序
曾有学者预言,太空是人类生存的第四领域。太空,不仅可以提供给人无限广阔的生存空间,也蕴含众多的能源,开发太空能源也是未来所必须发展的,因为地球资源无法满足人类更进一步的发展。
资源是人类发展所必须的,但地球所能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,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,人类除了向太空领域发展外,目前暂时未有什么好方法能够解决资源问题。也正因为如此,各各国家想要力争在太空探索领域有所成就,才能在未来太空资源领域内取更大的话语权。
中国,在短短的六十多年,经过了从航天领域发展从零起步到现在所展现的航天大国,挥洒了多少人的热血,就为探索太空领域,或为解惑,或为探索资源,或为寻求新生存领域等等,这都是一个不朽的工程。
本故事是以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要发射的嫦娥六号为背景,讲述中国人在探索月球背面时所经历的场景。(本作写于2018年)
奔月
2021年9月21日,这一天,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。
中国自古以来,便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——《嫦娥奔月》,它不仅象征着古人对月亮的无限向往和好奇,也是今人所不懈的追求,从嫦娥一号的升空,再到嫦娥二号,三号的升空,便表现着中国神话将不再那么遥远,中国将逐步解开月球的神秘面纱。
而在这一天,皓月当空,无数的人奔赴着同一个地方,只为见证着这一刻的到来,尽管经历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奔月,但人们的热情依旧不减,昔日嫦娥奔月的故事依旧受人热捧。
没错,这一天,这一夜,就是嫦娥六号奔月的夜晚。
这一夜,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外围,挤满了无数的群众,在这欣赏月色的同时,也期待着嫦娥六号的升空。
在西昌发射中心,任务控制室里,一群工作人员在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慢慢的过去,这时,站在中间的杨广民说道:“做最后的检查工作,一定要注意仔细,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漏洞。”
旁边站着的人严肃的说道:“是。”
杨广民看着显示屏中的嫦娥六号,显得有点开心并带着点激动,这是他第一次担任这次发射任务的指挥人,全程指挥、监视嫦娥六号的发射状态及任务执行动态,同时,还有一个原因,那便是在嫦娥六号里面的两名航天员是他多年的好友、同窗兼同事,而他能亲自送他们俩去登上月球,想到这,心里就有种不言而喻的自豪感与激动。
但这激动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思绪,他严谨的安排每一项工作,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,因为这不仅是关系到他两个好友兼同事的生命安全,同时也是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再进一步的关键时刻,不知有多少国内外的人在共同关注着这一刻,不论是想见证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或是其他想法等,都时刻的在提醒着他,不能失败,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,争取取得圆满成功,这才能给大家一个完美的交代。
反复的检查了几次后,杨广民看了看时间,发现离9点13分还有32分钟,便再次安排一些人去检查嫦娥六号的情况,检查那些雷达监测等是否已完全准备好了,工作人员的状态是否良好、天气状况是否良好等。
这时,杨广民又说道:“确认发射塔是否完全打开。”
在控制室里,其中一人说道:“所有一切都正常。”
感觉好像过了好长一段漫长的时间,杨广民看了下手表,倒计时还有5分钟,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又继续说道:“五分钟倒计时准备。”说完后,心里默默的祝福着这次能够取得圆满成功。
“各单位注意,1分钟倒计时准备。”西昌航天发射场上空,传出指挥员雄浑有力的口令声,发射现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。参试人员聚精会神地紧盯着屏幕、设备,一字一码地查验每一项数据。
空旷开阔的发射场一片宁静。
众人聚集的指控大厅一片宁静。
“50秒”
“40秒”
“20秒”
扶持火箭的摆杆迅速摆开,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各系统设备瞬间脱落,搭载嫦娥六号的长征火箭已进入读秒阶段。
“5、4、3、2、1!”9时13分00秒,伴随着“点火”“起飞”的口令,烈焰飞腾,长征运载火箭呼啸而起,巨大的尾焰,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。
此时此刻,海岛沸腾了!激动的人群中,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、鼓掌声。
航天测控人的目光,继续紧盯着穿越天际的长征号。
所有程序正常展开,西昌光学跟踪正常。
“火箭飞行正常。”
“跟踪正常。”
“西昌遥测信号正常”
……
来自各方的测控点接力把火箭飞行数据实时传来。
“火箭助推器分离。”
“火箭一级分离。”
此时,火箭已经飞出了地球大气层。
十几分钟后,嫦娥号已正常进入轨道绕行,望着这些数据,杨广民舒了口气,然后对着嫦娥号说道:“先让嫦娥号绕几圈,然后对接天空3号,将天空3号准备的物资和燃料对接给嫦娥六号,然后静待着陆月球背面的时间。”
(下文中的嫦娥六号简称为嫦娥号。)
嫦娥号里传出声音:“嫦娥号收到,明白。”
尽管嫦娥号已经发射成功了,但控制室里的人依旧没有一个就此放松的,因为他们明白,着陆月球背面才是此次的任务重点,这也是全球第一次有人着陆月球背面进行探测,所以在没有着陆成功之前,一刻都不能够放松。
两天之后,嫦娥号和天空3号的物资和燃料交接完毕,进入月球轨道绕行,同时根据中继卫星传来的遥感数据,再过半小时,便能到达最佳着陆地点了。